网站首页 - 图片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 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时间:2024-03-26 浏览:69
导读: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宏大……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宏大时代场景中,应全面认识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要求,切实厘清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主动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变化,积极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更加强化职业教育特色,全面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配性。

关键字:职业教育;新质生产力;实践路径

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与时代特征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基本内涵

生产力是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是推动人类文明变迁的内在引擎。。所谓“新质生产力”,落脚点是“生产力”,“新质”意为新型的、先进的生产力,代表生产力演化过程中的一种能级跃升。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时代特征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历史经验、顺应时代潮流、面向未来发展的基础上构建而成的新概念,体现了对科技创新的深刻认识和战略把握,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是创新性突出。与传统生产力不同,新质生产力涉足的是新兴领域,技术含量更高,科技创新在构建竞争新优势中的主导作用和倍增效应更加显著。

二是数字化明显。数字技术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主导技术,赋予了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数字化属性,使新质生产力呈现出“机器换人、数据换脑”的特点。

三是跨越式发展。新一代科学技术的快速迭代和整体涌现已经超出了“摩尔定律”的预测范围,劳动工具的数智化与各产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将呈现出跳跃式增长。

四是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加注重数字化和绿色化的发展方向,借助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破坏,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质量有机统一。

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

职业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紧密相关。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技术是其核心,而技术与人、社会、教育的多维度耦合,内在地决定了新质生产力与职业教育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相互驱动、双向赋能的关系。

一方面,无论是从生产力的主要构成要素还是从生产力的运行过程来分析,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进行知识创新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是促进人类自身生产和发展的综合生产线,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应用的驱动工具,也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支撑。在我国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日益凸显的背景下,职业教育通过促进高素质技术技能劳动力的再生产来提升新质生产力,通过积极参与技术研发和推动科技进步来锻造新质生产力,通过推动学习者全面发展所需知识的再生产来升级新质生产力。

另一方面,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社会生产方式的决定性力量,无论是从代表新质生产力的新兴产业体系来看,还是从新质生产力的数字技术内核来看,它们与职业教育的耦合嵌入,都使职业教育领域的各种要素发生深刻变革,推动职业教育及其所反映的教育生产力的跃迁和升级。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加快了职业教育数字化的进程,提高了职业教育从业者的数字能力,拓展了新型劳动资料的应用,促进了职业教育效率的提高、价值的创造和品质的提升。

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现实挑战

教育观念滞后

教育更加注重从育分向育人的转变,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素养本位的转变。“传统教育‘知识中心主义’的弊端日益凸显,强迫规训与人自由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未来社会对“非标准化”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同时,受传统观念和总体投入不足、质量不高等因素影响,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相对较低,职业教育还不能很好满足实体经济发展需求,可能使学生对选择职业教育的意愿降低,进而影响到新质生产力领域的人才储备。

人才培养缺乏工匠精神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存在重专业知识技能、轻职业素养的问题,对人的全面发展关注不足,背离了育人的根本目标。在此理念下培养的学生,缺乏工匠精神,难以制造出高精尖产品。此外,许多职校受市场化思维影响,盲目扩招、随意增设专业以满足市场短期需求,这进一步阻碍了工匠精神的培养。而且,不少教师缺乏一线实践经验,自身就缺少工匠精神,无法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因此,在职业教育中注重培养工匠精神,以推动新质生产力促进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已成为职业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

产教融合不够深

长期以来,我国政策领域持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但实践领域的探索成效并不显著。一是校企契合度不高。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培养体系及技能培训等与企业需求不甚匹配,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尚未建立。职业院校的产品研发和技术服务能力难以充分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对合作企业缺乏吸引力。二是校企合作的高质量模式尚未形成。目前的校企合作并非完全源于学校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多数校企合作不规范、层次低且依赖人际关系,尚未形成自觉行动、统筹协作的运作模式。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主要场所,而职业教育是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技术支持的活跃因素,如何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产业融合,构建对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支撑,是职业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

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

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为了满足新质生产力的需求,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不仅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引入前沿的技术和管理知识,提升教学质量;还要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实践性,增强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高职院校可以推行“双师型”教师制度,凭借扎实的理论教学水平和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体验。此外,还可以引进企业最新的生产设备,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与实际岗位接轨,提升教学的实用性。

强化政策支持和资源整合

政府应当给予职业教育更多的支持,如出台减免学费、提供奖学金、税收优惠等政策来支持当地职业院校的发展,还可通过建立区域性的职业教育联盟来整合教育资源,实现不同学校间的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为职业院校能更好地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深化产教融合

职业院校可以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实现产教融合。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强化校企协同育人,搭建高水平产学研用创合作平台,着力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资金链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生态,提高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新兴产业发展的匹配度。职业院校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来设计课程和培训项目,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工学结合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学习,提高实践能力。

培养工匠精神

职业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可以借助实践教学和技能竞赛等手段,激励学生追求卓越,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增强创新能力,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例如,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赛促学”的方式,让学生们通过竞赛同台较量,在比赛中掌握课程知识。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技能大赛,在展示技艺的过程中,学习他人的优秀成果,激发学生对精益求精的热情,进而提高产品质量。

作者系佳木斯职教集团 党委委员 技师学院党委副书记 工会主席(王宏伟)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与网友投稿,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https://h.mcdkjw.com/8664.html
责任编辑:小编

打赏

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 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 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文旅频道
Copyright @ 2024 黑龙江时报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黑ICP备2023008906号-4
Top